眩晕亚洲美图
【概述】 眩晕是一种常见自愿症状,“眩”指眼花,轻者稍作闭目即可收复,重者两眼昏花散乱,视物不解。“晕”指头晕,轻者如坐舟车,飘飖不定;重者旋摇不啻,难于立正,昏昏欲倒,胸中泛泛,恶心吐逆。耳源性眩晕、脑动脉硬化、高血压、心血管病、贫血、神经败北等引起眩晕均属本证限制。
名医案例
1.安效先医案(1则)
案一:平肝息风法扶助眩晕
脑颤动肝风内动之眩晕,以平肝息风之剂收效。
个东谈主信息:王某,女,10岁。医案编号:1029H0137。
初诊:2010年5月22日。
主诉:头晕2周。
现病史:患儿2周前头部摔伤出现头晕、恶心吐逆、嗳酸,复视,怕杂音,不成阅读。外院头颅CT查验未见极度,会诊为轻度脑颤动,未给予药物扶助。
体格查验:舌红,苔白。咽红,心肺腹查验未见极度,神经系统查验未见极度。
中医会诊:眩晕,属肝风内动。
西医会诊:脑颤动。
治法:平肝息风。
中药处方:天麻钩藤饮加减。天麻10g,钩藤10g,白菊花10g,僵蚕10g,夏枯草10g,蒺藜10g,法半夏10g,茯苓10g,竹茹10g,枳壳10g,陈皮6g,丹参15g,制首乌15g,生龙骨30g,生牡蛎30g。上方7剂,水煎服,日1剂,分2次服,每次150ml。中成药:羚羊角胶囊,0.15g,日2次,口服。
二诊(2010年5月29日):服药后晨起纳差,胃嗳酸,头晕时欲吐,自愿头无意有“分离成几瓣,有触电感”,大便干,精神可。心肺腹查验未见极度,神经系统查验未见极度。舌红苔白,脉滑。予黄连温胆汤加减。法半夏10g,茯苓10g,陈皮6g,竹茹10g,枳壳10g,黄连3g,煅瓦楞子30g,木香5g,炒枣仁10g,钩藤10g,苍术10g,白术10g,石菖蒲10g。上方7剂,水煎服,日1剂,逐日2次,每次150ml。
电话随诊,头痛头晕消散。
按:赤子眩晕临床诊治要结合当代医学查验智商明确会诊,患儿因外伤导致眩晕等轻微脑颤动症状,头颅CT查验未见极度,教导无明显器质性病变。故国医学以为,眩晕可由风、痰、虚引起,故有“无风不作眩”、“无痰不作眩”、“无虚不作眩”的说法。患儿因外伤导致眩晕,审证求因病位主要在脑、肝、脾胃诸脏。扶助原则应为平肝息风、化痰祛瘀。二诊时头晕收缩,主要进展为嗳酸、吐逆、纳差等,方用黄连温胆汤,清热和胃化痰。黄连温胆汤的主要作用是燥湿化痰、清热除烦,可治痰热内扰所致多种病症。
(整理:潘璐 审阅:安效先)
2.陈鼎祺医案(2则)
案一:滋补肝肾,平肝潜阳息风扶助眩晕
高血压病肝肾阴虚、肝风内动之眩晕,以滋补肝肾、平肝潜阳之剂收效。
个东谈主信息:刘某,女,43岁。
初诊:1998年1月15日。
主诉:头晕10年,加重半个月。
现病史:患者10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高(具体数值省略),闭幕服用牛黄降压丸,血压放胆在130~140/90~95mmHg之间,偶有头晕症状。就诊前半个月因不满出现头昏眼花,伴胸部闹心,少寐多梦,口苦纳呆,大便稍干,小便偏黄。
查验:舌质红,苔薄黄,脉弦数。诊碰头色赤红,测血压为185/135mmHg,查尿卵白>300mg/dl,心电图示左室肥厚劳损。
中医会诊:眩晕,属肝肾阴虚,肝阳上亢,肝风内动。
西医会诊:高血压病。
治法:滋补肝肾,平肝潜阳息风。
方药:陈氏“平压方”加减。天麻10g,钩藤10g,菊花10g,白蒺藜10g,寄生15g,决明子12g,川芎10g,郁金10g,煞白术各10g,车前子20g,夏枯草10g,夜交藤20g。水煎服,7剂。并配以降压0号,逐日1片口服。
二诊:药后面昏眼花及口苦症状收缩,大便次数增多,逐日4次,尚成形。余症同前,血压降为150/100mmHg,排场赤红亦有所好转。前哨稍事增损,去决明子、车前子,加苦丁茶10g,生石决明30g、灵磁石30g、猪茯苓各15g,继进7剂。
三诊:药后大便收复正常,络续在原方基础上加减进退,共服药84剂,至1998年5月诸症消散,仅以降压0号,逐日1片看守,血压放胆在130/90mmHg以下。
按:“平压方”为陈师扶助高血压病的警戒方。其构成是:天麻10g、钩藤12g、菊花10g、白蒺藜10g、夏枯草10g、寄生15g、决明子12g、生地15g、生龙牡各30g、生石决明30g、灵磁石30g、葛根15g。陈师以为,肝为风木之脏,内寄相火,体阴而用阳,主升主动,素体阳盛之东谈主,肝阳偏亢,亢极化火生风,风生火动,上扰清窍则为眩晕;或长久忧郁恼怒,肝气郁结,郁久化火,使肝阴晦耗而阴虚阳亢,风阳升动,亦致眩晕;如肾阴素亏或放荡伤精,水不涵木,肝失所养,以致肝阴不及,肝阳上亢,也可发为眩晕。正如《类证治裁》所云:“头为诸阳之会,阳升风动,上扰巅顶,耳目乃清空之窍,风阳旋沸,斯眩晕作焉。良由肝胆乃风木之脏,相火内寄,其性主升主动。”临床现实中也发现高血压患者中以肝阳上亢、肝风内动、肝肾阴虚证型最为多见,由此,陈师积多年的临床警戒,创制了以平肝、潜阳、养阴、息风为主要治则的扶助高血压病的验方“平压方”,用于临床,颇有用验。方中天麻、钩藤平肝息风;石决明、菊花、白蒺藜、夏枯草、决明子、灵磁石平肝潜阳;桑寄生补肝肾。从上述病案中不错看出,患者明显已出现了早期心衰的进展,故给予车前子以利尿收缩腹黑负荷,二诊出现了脾虚固摄溺职的症状,死去掉具有通便作用的决明子,而加用猪苓、茯苓以健脾利湿实大便;因血压尚未降至理想水平,故给予石决明、灵磁石等重镇潜阳之品以增强降压之力。用药条理分明,故收到较好疗效。
(整理:刘宗莲 审阅:陈鼎祺)
案二:平肝息风,调补阴阳,理气活血扶助眩晕
高血压病阴阳两虚,肝风内动之眩晕,以平肝息风、调补阴阳之剂收效。
个东谈主信息:王某,女,50岁。
初诊:1997年6月10日。
主诉:头晕1年,加重伴右侧排场麻痹半个月。
现病史:患者1996年夏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,测血压为170/105mmHg,闭幕服用复方降压片,逐日1片扶助,症状时轻时重,1997年5月25日因受风寒出现头晕加重,伴右侧排场麻痹,嗅觉贬抑,时流涎水,在我院针灸科诊为面神经麻痹而行针灸扶助,排场麻痹稍有收缩,但仍头晕耳鸣。现症:右侧排场嗅觉笨拙,麻痹,右眼睑下垂,右上肢有一局限性麻痹区域,伴虚夸易怒,昆仲心热,腰膝酸软,汗出背寒,喜慨叹,二便尚调,绝经半年。
查验:舌黯红,苔薄黄,脉弦细。血压:150/95mmHg,头颅CT正常,心电图示左室肥厚。
中医会诊:眩晕,面瘫,属阴阳两虚,肝风内动,气滞血瘀。
西医会诊:高血压病,面神经麻痹,更年期玄虚征。
治法:平肝息风,调补阴阳,理气活血。
方药:二仙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。仙茅10g,仙灵脾10g,巴戟天10g,天麻10g,钩藤12g,菊花12g,葛根20g,菖蒲12g,当归10g,知母10g,黄柏10g,怀牛膝10g,川芎10g,郁金10g,柴胡10g,枸杞10g。7剂,水煎服。
二诊:药后面晕耳鸣明显收缩,心悸易垂危,口干欲饮,汗多,纳可,二便调。舌黯红,苔白,脉弦细。血压降至130/80mmHg,既奏效机,称职再进。上方去仙灵脾,加浮小麦20g、煅龙牡各30g,继进7剂。
以后在此方基础上加减进退,共服药35剂,面瘫消散,余症收缩或消散。
按:患者既有头晕耳鸣,排场肢体麻痹等肝风内动之象,又有昆仲心热,腰膝酸软、汗出背寒等阴阳两虚进展,还有虚夸易怒,舌黯等气滞血瘀之征,故给予平肝息风、调补阴阳、理气活血之法,加用活血化瘀药既可扶助瘀血之征,又可退避脑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,体现了陈师“见肝之病,知肝传脾,发轫实脾”的治未病想想,还寓“治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”之意。理法合拍,收效甚显。
(整理:刘宗莲 审阅:陈鼎祺)
3.高普医案(2则)
案一:补益气血、健脾益肾扶助眩晕
贫血气血不及、脾肾亏虚之眩晕,以补益气血、健脾益肾收效。
个东谈主信息:张某,女,73岁。
初诊:2013年5月27日。
主诉:头晕6个月。
现病史:患者高血压病史8年,平素素食为主,体魄孱羸。近半年晨开始晕眼花,心悸气短,活动后眩晕加重,不成立正,恶心吐逆,自愿脑内空泛,腰膝酸软,视物糊涂,耳鸣耳聋。
查验:舌质淡嫩,苔薄而腻,脉右弦左虚。面色萎黄,唇甲淡白。血压130/80mmHg;血象:血红卵白90g/L,白细胞计数3×10 9 /L。
中医会诊:眩晕,属气血不及,脾肾亏虚。
西医会诊:贫血;脑动脉供血不及。
治法:补益气血,健脾益肾。
方药:归脾汤加减。党参25g,白术10g,炙黄芪30g,当归15g,白芍15g,茯苓15g,熟地20g,制首乌15g,远志10g,丹参20g,天麻10g,陈皮10g。水煎服,逐日1剂,10剂。
二诊(2013年6月10日):头晕诸症收缩,继服上方。
随访:服用上方1个月余,随访6个月眩晕未发作。
按:“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”,眩晕证多属肝风上扰,但也有许多是脾虚痰阻,气血亏虚者,故仍需详查舌脉,辨证施治。老年东谈主多虚实混合,扶助上尤其小心补虚,如气虚、血虚、肾虚,浩气复邪气始克灭亡。《灵枢·海论》以为:“髓海不及,则脑转耳鸣,胫酸眩冒,目无所见。”朱丹溪建议“无痰不作眩”。该患者年事已高,老年脾虚,养分不良,以致气血亏虚,脏腑失养,气化不力,痰湿内阻导致脑窍失营,脑髓不充,出现眩晕之症。方中党参、黄芪、白术、茯苓补气生血;当归补营血;熟地黄、首乌益精血;远志、丹参、陈皮、天麻化痰活血通络。
其中天麻是扶助眩晕的圣药,张元素讲本药“治风虚眩晕头痛”。虽云天麻对各型眩晕疗效都佳,但《本经逢原》云:“天麻性虽不燥,毕竟风剂,若血虚无风,火炎头痛、口干便闭者,不可妄用。”另外,甘草虽称国老,但其甘而腻湿,对气血亏虚而兼痰湿证者,高师最反对应用此药。
朽迈是生物的势必法例。高师小心“七七”、“八八”之数,在老年东谈主扶助上既风趣补气血、精气之虚,又不冷落痰瘀之实,合理选药配伍,不忽略勿而勿滞、攻而勿伐这一原则。
男同av(整理:靳冰 审阅:宋芊)
案二:平肝补肾、活血通络扶助眩晕
高血压肝阳上亢、肝肾阴虚之眩晕,以平肝补肾、活血通络收效。
个东谈主信息:杨某,女,54岁。
初诊:2014年5月14日。
主诉:阵发头晕2年,加重1个月。
现病史:患者2年前测血压为160/80mmHg,尔后一直口服氨氯地平,每次5mg,逐日1次,血压放胆较矜重。1个月前,患者因情怀泼辣出现头晕、头胀等症状,伴有面部潮热,心烦,口干,汗出等症状,寝息差,多梦易醒,小便色黄,偶有大便干燥。
查验:舌质黯红,苔黄少津,脉细弦。血压165/80mmHg,心率70次/分。
中医会诊:眩晕,属肝阳上亢,肝肾阴虚。
西医会诊:高血压。
治法:平肝补肾,滋阴清热,活血通络。
方药:天麻15g,钩藤15g,柴胡15g,黄芩15g,白芍15g,当归12g,菊花15g,桑寄生15g,杜仲15g,赤芍15g,川芎10g,珍珠母12g,酸枣仁30g,生代赭石15g,石决明15g,玄参30g,茯神15g,焦三仙90g,炙甘草10g。水煎服,日1剂,共14剂。
二诊:2周后复诊,测血压130/80mmHg,头晕好转,汗出症状好转,寝息改善,但仍偶有头痛,心烦,舌质黯红,苔薄白,脉细。原方基础上减茯神,续进巩固疗效,半个月后复诊,未诉明显不适。
按:高安分扶助高血压时尽头风趣肝的疏泄作用。老年肝肾亏虚,肝本脏血虚,肝失疏泄,气机逆乱,甚或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的常见病机,即病位在肝,病本在肾。肝脏虽称将军之官,并非老练刚脏,法当滋补,其病机虚证、实证参半,肝藏血,其体为阴,喜调达,主疏泄。扶助中要小心育阴潜阳,滋补肝肾,肝阴足则肝阳自平,而非一味应用镇肝之品,故常用柴胡配当归、白芍,疏肝、柔肝、养血。此治病求本之法。高安分扶助高血压还尽头善用降逆之品,五脏是彼此影响的,举例肝气可随胃气下落而下落,故可加生枇杷叶、半夏等降胃气之品。高安分常用四生汤(生牡蛎、生龙骨、生石决明、生赭石)亦然这个含义,对高血压兼失眠属阴虚阳亢者每收良效。
(整理:靳冰 审阅:宋芊)
4.孔令诩医案(1则)
案一:清热化痰,息风定眩扶助眩晕
不解原因头晕痰热动风之眩晕,以清热化痰息风收效。
个东谈主信息:胡某,女,50岁。医案编号:1017Q0047。
初诊:2010年5月5日。
主诉:眩晕3个月,甚则昏仆抽搐。
现病史:患者3个月前出现头晕、心慌,甚则昏仆、抽搐,忘记。
查验:舌质红,舌苔满,脉弦。
中医会诊:眩晕,属痰热动风证。
西医会诊:头晕、抽搐待查。
治法:清热化痰息风。
方药:天麻钩藤饮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。杭菊10g,黄芩10g,白蒺藜15g,法半夏10g,天麻10g,瓜蒌15g,焦白术10g,茯苓15g,杭芍15g,钩藤10g(后下),僵蚕10g,竹叶15g,莲子心5g,石菖蒲10g,生甘草3g,石决明30g(先煎)。7剂,水煎服,逐日1剂,早晚分服。
二诊(2010年5月12日):服药后症减,头晕减,抽搐未作,纳食转好。仍觉心悸,活动则加重。舌红苔白腻,脉弦滑。服药后症减,续用清热化痰,息风止悸。上方加焦槟榔10g,内金15g,知母5g,丹参10g。21剂,水煎服,逐日1剂,早晚分服。
按:孔安分风趣经典,喜用东垣、丹溪、叶天士治病之法。《内经》言:“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”,《临证指南医案》言:“所患眩晕者,非外来之风,乃肝胆之风阳上冒耳,甚则有眩晕跌仆之虞……此症之原,本于肝风,”丹溪言:“无痰不作眩”。患者头晕甚则昏仆、抽搐,证属肝风内动。患者舌红苔腻,脉弦滑有劲,是痰热之象。玄虚舌脉症,辨证为痰热化风。天麻、钩藤、石决明平肝潜阳息风,半夏、瓜蒌取小陷胸之意,清热化痰,半夏、白术、天麻、茯苓化痰息风。菊花“能明目而清头风”。
(整理:李娟 审阅:徐世杰)
5.刘志明医案(2则)
案一:气血双补扶助眩晕
气血亏虚之眩晕,以气血双补之剂收效。
个东谈主信息:王某,女,35岁。医案编号:1006H0022。
初诊:1993年2月25日。
主诉:低热5个月,头晕头鸣,耳鸣伴头痛3个月。
现病史:患者于1992年9月不满后出现全身不适,继而出现低热,体温一般为37.2~37.3℃,偶尔高达37.4℃。自愿全身乏力。查CT及肝功能,胸片等多项查验未发现极度。未作特等扶助而发烧自行缓解。于前年11月末出现头晕头鸣,枕骨后面痛,呈握续性发作。无恶心吐逆我晕史,故来就诊。面前症:头晕、头鸣、头痛,伴心烦心悸,眼花哽噎,头胀,怕冷,腰酸痛,怕冷以双下肢更甚,用脑过度或遇风眼花、头胀、哽噎加重,寝息欠佳,食欲可,大便无意稀,小便如常,月事一月一转,每次历时10~15天,无意淋漓不尽(上环以后出现)。
查验:舌尖稍红,苔少,脉细弦。面色稍白,精神尚可,唇色欠红润。
中医会诊:眩晕,属气血亏虚。
西医会诊:头晕(待查)。
治法:气血双补。
方药:加味四物汤。太子参12g,当归9g,生薏苡仁18g,茯苓12g,酸枣仁9g,丹参9g,白芍9g,吴茱萸6g,麦冬9g,阿胶9g(烊化),川芎5g,生地12g,甘草6g。15剂,水煎服,日一剂,2次/日。
二诊(1993年2月12日):患者月事收复正常,低热除,头晕痛耳鸣症状明显改善,血压收复正常。近日稍感前额痛,失眠,大便无意稀。查验:精神可,舌红,苔薄白微黄,稍干燥,脉细弱。原方10剂,水煎服,日一剂,早晚分服,2次/日,服药后随访患者头晕痛及耳鸣消散,低热未再发作。
按:“头晕”一证多因血瘀、血虚所致,欠亨则痛,不荣则痛,一实一虚。《证治汇补·眩晕》:“血为气配,气之所丽,以血为荣,凡吐衄崩漏,产后一火阴,肝家不成收摄荣气,使诸血失谈妄行,此眩晕生于血虚也。”患者长久经量多,加久病,耗伤气血,以致气血均虚,遂致上证。故哄骗补血之四物汤,加活血养血益气之白芍、阿胶、川芎、太子参等,负气血得补而不瘀滞,眩晕症状得以缓解。
(整理:刘如秀 审阅:刘志明)
案二:益气健脾扶助眩晕
气血亏虚之眩晕,以调补气血收效。
个东谈主信息:庞某,女,55岁。医案编号:1006H0028。
初诊:1993年3月12日。
主诉:头晕、颈部胀痛1年余,加重1周。
现病史: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、头痛,颈部胀痛,以后颈部为主,那时无明显恶心、吐逆,无视物旋转,不测志丧失,伴有心烦,失眠,腹胀,吐酸水,进食后加重,饭后数小时可稍缓解,无呃逆,不满后上述症状加重。本次因1周前与家东谈主发生历害不满,上述症状加重,服中西药无效而前来就诊。
查验:舌质淡胖,苔白黄腻,脉细弦。慢性病容,神采不幸,精神忧郁,语音低千里,面色 白。
中医会诊:眩晕,属脾胃不和、气血亏虚。
西医会诊:头晕(待查),慢性胃炎,慢性胆囊炎,胆结石。
治法:调补气血,健脾和胃,佐以安神。
方药:四正人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。党参12g,厚朴12g,半夏10g,白术9g,茯苓12g,当归9g,黄芪15g,甘草6g,珍珠母15g,酸枣仁12g,菖蒲9g,钩藤12g。5剂,水煎服,日1剂,2 次/日。
二诊(1993年3月19日):服上方后,头晕、颈胀、失眠、心烦、腹胀、吐酸水等明显缓解,乏力收缩,食欲好转,饮食量增多。查验:面色转红,精神好转,舌质淡,苔黄白腻,脉弦稍细。守方续服月余后随访,纳食正常,嗳酸腹胀消散,精神佳,头晕未再发作。
按:眩晕的病因病机在《内经》中有外邪致病,有因虚致病,“髓海不及,则脑转耳鸣,胫酸眩冒”,此外还与肝关联,“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”。从本案症状分析,主要体当今气虚则清阳不展,血虚则脑失所养,故头晕、头痛;心主血脉,其华在面,血虚则色 白;血不养心,惶恐不安,故失眠心烦;气虚则神疲懒言,饮食减少;中气不及,则运化失权,而出现腹胀,吐酸,进食加重。舌质淡,脉细弦均为气血两虚之象。即用四正人汤、黄芪、当归等益气养血,俟气血得充,眩晕症状随之收缩。
(整理:刘如秀 审阅:刘志明)
6.卢志医案(1则)
案一:平肝息风、降逆化湿扶助眩晕并吞水肿
高血压肾病肝风内动之眩晕,以平肝息风之剂收效。
个东谈主信息:贾某,男,16岁。医案编号:1010Q0034。
初诊:2002年3月10日。
主诉:下肢浮肿,伴头晕头痛2年余。
病史:患者于2年前伤风咽痛以后出现双下肢浮肿,伴有头晕头痛,未引刮风趣。3个月后因暴怒而症状加重,于当地病院扶助,会诊为“肾炎”、“高血压”,经抗生素、降压药、利尿药扶助,诸症稍见好转,1年以来,血压握续逾越正常边界,双下肢浮肿亦时轻时重。前年因责任劳累,头痛加重,经当地病院扶助经过中,一会儿出现说话謇涩,左上肢无力,阵势尚清,经急救而收复,仍见下肢浮肿,头痛、头昏眼花,步碾儿踉跄,耳聋耳鸣,扶助未见显效,前来求治。患者双下肢轻度浮肿,头晕头痛,耳聋耳鸣,双目视物昏花,为德不终,步碾儿踉跄,全身乏力,脘腹胀满,胸胁胀痛,恶心欲呕,纳食不香。
查验:舌体胖大,舌苔黄厚而腻,脉象弦滑。
中医会诊:眩晕、水肿,属肝风内动,痰湿中阻。
西医会诊:肾性高血压,慢性肾炎玄虚征。
治法:平肝息风,降逆化湿。
方药:以镇肝熄风汤加减:怀牛膝30g,生赭石 (先煎) 30g,生龙骨 (先煎) 15g,生牡蛎 (先煎) 30g,生杭芍15g,生龟板 (先煎) 15g,玄参15g,天冬10g,炒陈皮6g,清半夏9g,紫苏子9g,枳实9g,泽泻9g,姜厚朴9g,炒谷麦芽 各15g,30剂,水煎服,早晚分服。
二诊(2002年4月11日):遵上法随证加减连服30余剂后,头晕头昏,耳聋耳鸣,步碾儿踉跄诸症好转,腹胀纳呆,恶心欲呕之证亦随之收缩,舌苔黄厚已退,但口干不欲饮水,夜寐空虚,脉象千里弦,知其肝风稍息,胃逆已降,湿浊消退,但肾阴不及之象已露端倪,宜滋肾阴,柔肝木,即潜阳息风之法治之,方用镇肝熄风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。原方加熟地黄24g,山萸肉12g,怀山药12g,茯苓9g,泽泻9g,牡丹皮9g,炒枣仁12g,40剂,水煎服。
三诊(2002年5月15日):上方随证加减连服30余剂,头晕耳鸣,步碾儿踉跄进一步好转,脉象由千里弦转为千里缓,全身乏力,心悸忘记,寝息空虚,昆仲麻痹,纳呆食少,可见肝肾阴虚,肝阳偏亢虽见好转,气血不及,血不营心隆起,治宜补益气血,清快慰神,兼潜阳息风为法,方用归脾汤化裁:上方加石菖蒲9g,制远志9g,当归9g,党参9g,炒白术9g,茯苓9g,天麻9g,生黄芪30g,钩藤 (后下) 15g,30剂,水煎服。
四诊(2002年6月14日):遵前法随证加减,连服20余剂,全身乏力收缩,心悸失眠亦见好转,但因再次暴怒,又见头晕头昏加重,头痛连及两目,胃脘堵闷,微有呕恶,脉象弦滑,舌赤苔白,知其肝胃之气又复上逆,内风萌动,湿浊化热,急宜平肝息风,清热化湿,和胃降逆之法:前哨减熟地黄、山萸肉、怀山药、茯苓;加绵茵陈9g,龙胆草9g,30剂,水煎服。
五诊(2002年7月18日):上方累有增减,连服30余剂,诸症逐渐收缩,但仍有头昏眼花,耳鸣耳聋,夜卧失眠等症,脉象弦缓,舌赤苔白腻,此胃逆已降,湿浊已退,然肾阴虚,肝木旺,风阳上扰之症仍在,继以柔肝息风,滋阴潜阳之法治之,耳聋左慈丸加减:熟地黄24g,山萸肉12g,怀山药12g,茯苓9g,泽泻9g,牡丹皮9g,炒枣仁12g,百合9g,生龙骨 (先煎) 15g,生牡蛎 (先煎) 30g,灵磁石 (先煎) 15g,珍珠母 (先煎) 15g,制远志9g,当归9g,五味子6g,30剂,水煎服。
六诊(2002年8月20日):遵上法,随证加减连服30余剂,头晕头痛明显收缩,耳聋耳鸣消散,步碾儿踉跄好转,唯见神疲劳力,纳呆食少,心悸自汗,头昏眼花,时见半身不摄,畏寒怕冷,脉象千里弦,舌红苔薄白。宗舌脉分析,肝阳亢逆虽减,然久病浩气亏虚,卫气不固,络脉瘀阻,法当益气活血,方用补阳还五汤化裁:赤芍9g,川芎6g,当归9g,地龙6g,炙黄芪60g,桃仁9g,红花6g,石菖蒲9g,制远志9g,杜仲9g,怀牛膝9g,钩藤 (后下) 15g,未来麻9g,上方随证加减连服50余剂,诸症逐渐好转,精神转佳,食欲增多,心悸自汗,畏寒怕冷均见收缩,病情富厚,未见反复。
按:本案以平肝潜阳,滋补肝肾二法为主,首诊以平肝息风,降逆化痰为法,方用镇肝熄风汤,当肝风稍息,胃逆已降,湿浊渐退之后,肾阴不及之象逐渐表示,再以益气活血,归脾汤加味;患者由暴怒后,肝风内动诸症再现,四诊之后,仍宗平肝息风法治之;五诊柔肝息风,滋阴潜阳,耳聋左慈丸治之;六诊时肝肾阴虚均见好转,久病浩气亏虚表示,再以益气活血法,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,前后六易其法,效力病机,随拨随应。
(整理:韩斐 审阅:卢志)
7.沈绍功医案(8则)
案一:祛痰化瘀、平肝潜阳扶助眩晕
高血压病Ⅰ级痰瘀互结、肝阳上亢之眩晕,以祛痰化瘀、平肝潜阳之剂收效。
个东谈主信息:邵某,男,51岁。
初诊:2013年4月11日(晴明)。
主诉:血压升高伴头胀痛3年。
现病史:患者于3年前,无明显诱因出现头胀痛,血压升高至140/90mmHg。在某病院会诊为高血压病,予盐酸贝尼地平片,2粒,逐日一次,血压波动于125/88mmHg高下。近期加重,遂来就诊。母亲有高血压病史。面前症:头胀痛,伴眩晕忘记,精神疲劳,纳差腹胀,腰酸,阴囊湿气,精子乖谬率高,眠中多梦,二便自调。
查验:舌质黯红,苔薄黄,脉弦。脉搏:57次/分,血压:130/90mmHg。
中医会诊:头痛;眩晕。属痰瘀互结,肝阳上亢。
西医会诊:高血压病Ⅰ级。
治法:祛痰化瘀,平肝潜阳。
方药:自拟祛痰平肝汤合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温胆汤化裁。钩藤30g 后下 ,泽泻10g,川芎10g,莱菔子10g,竹茹10g,枳壳10g,茯苓10g,陈皮10g,炒苍术10g,肉桂2g,黄柏10g,牛膝15g,白花蛇舌草30g,薏苡仁10g,红花10g,穿山甲粉3g 包煎 。14剂,水煎服,日一剂,逐日两次。同期口服强力定眩片,6粒/次,逐日两次。
二诊(2013年4月25日):服药后,血压明显缩小,一周前自停西药降压药。头胀痛、疲劳、阴囊湿气收缩,仍眩晕,纳差腹胀,眠中多梦,腰酸忘记,精子乖谬率高,便溏。脉搏:64次/分,血压:120/80mmHg,舌尖红,苔薄黄,脉弦。效不更法,便溏加白豆蔻10g温中行气、化湿止泻;天麻10g,葛根10g助平肝潜阳之力。14剂,水煎服,日一剂,逐日两次。同期口服强力定眩片,6粒/次,逐日2次。
三诊(2013年5月9日):服药后,患者血压富厚。眩晕、纳差、腹胀已无,眠中多梦收缩,头胀痛加重,伴阴囊湿气,疲劳,腰酸忘记,精子乖谬率高,便溏。近来颈部僵硬。脉搏:68 次/分,血压:110/80mmHg,舌质淡黯,苔薄黄,脉弦。痰瘀之象渐祛,上方去泽泻、川芎、莱菔子,加桑枝10g明白经络,蔓荆子10g清利头目,赤灵芝5g补气安神。25剂,水煎服,日一剂,逐日两次。同期口服强力定眩片,6粒/次,逐日2次。
四诊(2013年6月3日):服药后,血压富厚。寝息转佳,眠中多梦已无,颈部僵硬已无,头胀痛、阴囊湿气收缩,仍感疲劳忘记,精子乖谬率高,腰酸便溏。脉搏:64次/分,血压:110/75mmHg,舌质淡黯,苔薄黄,脉弦。痰瘀之象已退,肝肾亏虚之象渐显,故上方温胆汤易为调肾阴阳方,去红花、桑枝、天麻、葛根,加升麻10g,广藿香10g升阳化湿止泻,白芷10g祛风止痛,为治头痛之要药,石决明30g平肝潜阳,水蛭3g缩小精子乖谬率。14剂,水煎服,日一剂,逐日两次。同期口服强力定眩片,4粒/次,逐日2次。
五诊(2013年6月17日):服药后,血压富厚。头胀痛、疲劳已无,腰酸忘记收缩,仍感阴囊湿气,精子乖谬率高,便溏。脉搏:64次/分,血压:120/80mmHg,舌质淡黯,苔根部薄黄腻,脉弦。效不更法,随症加减。上方去薏苡仁、蔓荆子、豆蔻,加五味子10g涩肠止泻,丹参30g养血活血。同期口服强力定眩片,4粒/次,逐日两次。仍在门诊扶助中。
按:高血压病并非只见肝阳上亢证,痰瘀互结证亦不在少数。本案患者纳差腹胀,阴囊湿气,舌质黯红,为痰瘀互结之象;腰酸忘记,精神疲劳属肝肾亏虚,病机性质属虚实混合。沈师扶助高血压病办法先祛痰后调肾,祛痰化瘀开胃为先,补虚调肾在后,为本案特色之一。故初诊时祛痰化瘀为主,投自拟祛痰平肝汤合温胆汤为主方;四诊时痰瘀退,胃口开,主方易为调肾阴阳方。
用药特色:①钩藤平肝潜阳,治肝风之标,药理商讨标明其有明显的降压作用。主要要素钩藤碱,不宜久煎,宜后下取效。《本草汇言》云:“钩藤,久煎便无力,俟他药煎熟十余沸,参加即起,颇牛逼也”。②临床现实发现,水蛭、穿山甲是擢升精子活力,缩小精子乖谬率的有用药物。穿山甲研粉包煎故意于有用要素的溶出。③四妙丸引药下行,清利下焦干冷。④中药汤剂联结中成药团结使用是扶助高血压病的增效之举。诸药合用,恶果显赫,停服西药,中成药减量,血压富厚。
(整理:韩学杰、信富荣 审阅:沈绍功)
案二:祛痰化瘀、清肝泻火扶助眩晕
高血压病Ⅱ级痰瘀互结、怒火炽盛之眩晕,以祛痰化瘀、清肝泻火之剂收效。
个东谈主信息:翟某,女,56岁。
初诊:2012年12月29日(冬至)。
主诉:血压升高3年,加重2天。
现病史: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血压升高,140/90mmHg,无头晕头痛,唯觉口干口苦。未正规扶助,自服罗布麻片、丹参片等,血压放胆不富厚,近2天不满后血压明显升高,遂来就诊。面前症:血压升高,伴口干口渴,怕热,气短,眼分泌物多,晨起口苦,精神尚可,纳可眠佳,二便正常。
查验:舌质黯红,苔黄腻,脉弦。脉搏64次/分,血压160/100mmHg。
中医会诊:眩晕,属痰瘀互结,怒火炽盛。
西医会诊:高血压病Ⅱ级。
治法:祛痰化瘀,清肝泻火。
方药: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温胆汤合自拟降压汤加减。竹茹10g,枳壳10g,茯苓10g,陈皮10g,钩藤30g 后下 ,泽泻10g,川芎10g,莱菔子10g,丹皮10g,栀子10g,夏枯草10g,石决明30g,菊花10g,红花10g,芦根10g,决明子30g。14剂,水煎服,日一剂,逐日两次。中成药强力定眩片6粒,逐日两次,口服。
二诊:(2013年1月12日):服药后,血压下落,眼分泌物减少,气短收缩,唯感口渴口干,晨起口苦,怕热。查体:脉搏64次/分,血压150/100mmHg,舌质黯红,苔中根部厚腻,脉弦。效不更法,上方加葛根10g,灵芝10g,佩兰10g。14剂,水煎服,日一剂,逐日两次。络续给予强力定眩片6粒,逐日两次口服。
三诊:(2013年1月26日):服药后,血压明显缩小,眼分泌物、气短收缩,仍感口干口渴,晨起口苦。查体:脉搏64次/分,血压140/90mmHg,舌质黯红,苔薄黄微腻,舌下络脉紫粗,脉弦。上方去泽泻、川芎、佩兰,加海藻10g加大祛痰力度,加牛膝10g以活血化瘀,加天花粉15g以生津止渴。14剂,水煎服,日一剂,逐日两次。络续给予强力定弦片6粒,逐日2次口服。
四诊:(2013年2月9日):患者因不满后口干口渴、晨起口苦加重,血压升高,160/100mmHg,大便偏干,舌质黯红,苔黄腻,舌下络脉紫粗。上方去灵芝,莱菔子改为20g以通便,加紫草10g以增强清热之功,络续给予口服强力定弦片6粒,逐日2次口服。服药14剂后,血压缩小,口干口渴、晨起口苦收缩,大便正常,血压140/90mmHg,舌质黯红,苔薄黄,舌下眉目紫粗。后随症加减扶助月余,门诊技巧血压矜重下落,未再复诊。
按:众东谈主扶助高血压病多从肝阳化风,水不涵木论治,本案患者血压升高,伴口干口渴,晨起口苦,怕热,眼分泌物多,舌质黯红,苔黄腻,脉弦。辨证属痰瘀互结,怒火亢盛,治以祛痰化瘀,清肝泻火,方选温胆汤、丹栀狂妄散加减。用药特色:①自拟降压汤是沈老扶助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常用方,方中钩藤平肝,治肝风之标;川芎化瘀,升清透窍;莱菔子、泽泻祛痰,且分利两便,使邪从两便而解。尤其要指出的是钩藤必要后下才可收效。②海藻祛痰、软坚散结,关于降舒张压有显赫疗效。③中药汤剂团结中成药同服是本案特色之一,中药汤剂药专力宏,而中成药作用握久而富厚,二者同用,疗效真实。
(整理:韩学杰、信富荣 审阅:沈绍功)
案三:祛痰清热法扶助眩晕并吞肺岩
高血压病Ⅱ级痰浊内蕴、郁而化热之眩晕并吞肺岩,以祛痰清热之剂收效。
个东谈主信息:沈某,女,69岁。
初诊:2013年2月21日(雨水)。
主诉:闭幕性眩晕头痛6年,加重2周。现病史:患者于6年前伤风后出现眩晕头痛,血压高达170/105mmHg,无恶心吐逆,一天后收复正常,自后血压闭幕性升高,未予扶助。近来眩晕头痛加重,血压升高,遂来门诊求治。既往肺癌术后半年,现服用吉非替尼片,1片/次,1次/日。无饮酒史,抽烟50年,20支/日,已戒烟半年余。家眷无高血压病史。面前症:眩晕头痛,伴胸闷心悸,后背痛楚酸胀,咽干痛楚,口干,精神疲劳,纳差,入睡难,眠中易醒,大便正常,夜尿1~2次。
查验:舌质黯红,苔薄黄,脉弦。心率110次/分,血压150/90mmHg。
中医会诊:眩晕;头痛;肺岩。属痰浊内蕴,郁而化热。
西医会诊:高血压病Ⅱ级;肺癌。
治法:祛痰清热。
方药:《温病条辨》三仁汤合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温胆汤化裁。杏仁10g,豆蔻10g,薏苡仁10g,竹茹10g,枳壳10g,茯苓10g,陈皮10g,石菖蒲10g,郁金10g,白花蛇舌草30g,苏木10g,丹参30g,莱菔子10g,山茱萸10g,钩藤30g 后下 ,芦根10g,薄荷10g 后下 ,赤灵芝5g。21剂,水煎服,日一剂,逐日两次。
二诊(2013年3月14日):服药21剂后,血压缩小,纳食转佳,精神好转,眩晕收缩,患者自愿舌痛难忍,仍感头痛,胸闷心悸,后背痛楚酸胀,咽干痛楚,口干,入睡难,眠中易醒。脉搏87次/分,血压135/75mmHg,舌质黯红,苔薄黄,脉弦。患者痰浊稍退,热象加重,故易方为元参汤,增强养阴清热之力。玄参10g,枳壳10g,茯苓10g,陈皮10g,石菖蒲10g,郁金10g,升麻10g,葛根10g,连翘10g,金银花10g,芦根10g,薏苡仁10g,赤灵芝5g,莱菔子10g,丹参30g,钩藤30g 后下 ,白花蛇舌草30g。28剂,水煎服,日一剂,逐日两次。
三诊(2013年4月11日):服药后,血压升高,精神好转,眩晕已无,头痛、舌痛、胸闷收缩,口干、咽干痛楚收缩,后背痛楚酸胀收缩,仍感心悸,入睡难,眠中易醒。脉搏90次/分,血压145/90mmHg,舌质黯红,苔薄白,脉细弦。患者自愿眼睛不适,上方加菊花10g,赤芍10g清肝明目;三七粉6g 冲服 助活血化瘀之力;夜交藤60g宁快慰神。21剂,水煎服,日一剂,逐日两次。
四诊(2013年5月2日):续服后,患者血压富厚,精神佳,无入睡难、眠中易醒,无后背痛楚酸胀,舌痛、咽干痛楚、胸闷收缩,仍感头痛,心悸,口干。脉搏81次/分,血压140/90mmHg,舌质黯红,苔薄黄,脉细弦。效不更法,二诊方去石菖蒲、郁金,加浙贝10g清热化痰,桔梗10g利咽兼引药上行。21剂,水煎服,日一剂,逐日两次。
五诊(2013年5月23日):续服后,患者血压缩小,胸闷已无,头痛、咽干痛楚收缩。唯感舌痛,心悸,口干,脉搏76次/分,血压124/70mmHg,舌质黯红,苔薄黄,舌下络脉粗,脉左寸小滑,右脉弦。二诊方去金银花,加天花粉10g清热生津止渴。一月后门诊随访,病情富厚,血压127/76mmHg,心率81次/分,咽干痛楚已无。仍在门诊扶助中。
按:高血压病历来办法从肝阳化风或水不涵木论治,重心均在肝上。中医扶助高血压病不应一味平肝息风,取效关节在于辨证论治。本案患者初诊胸闷心悸,精神疲劳,纳差,咽干痛楚,舌质黯红,苔薄黄,脉弦为痰热内蕴之证,故采取温胆汤合三仁汤为基础方,祛痰清热。二诊时痰浊渐退,患者舌痛难忍,咽干痛楚,口干,入睡难,眠中易醒,热象明显,方选元参汤,养阴清热。用药特色:①本案为痰热内蕴之证,沈师以为痰浊日久必兼血瘀,加苏木、丹参化瘀以助祛痰。②赤灵芝补气而不滋腻,兼可安神助眠,一药而兼两用。③钩藤平肝潜阳,治肝风之标,药理商讨标明其有明显的降压作用。钩藤降压须小心后下取效,不宜久煎。④菊花、赤芍清肝明目,为扶助眼部疾患的有用药对。全方立法扣证,用药精妙,收效明显。
(整理:韩学杰、信富荣 审阅:沈绍功)
案四:调肾阴阳、活血通络扶助眩晕并吞乳岩
高血压病Ⅰ级阴阳两虚、经脉瘀滞之眩晕并吞乳岩,以调肾阴阳、活血通络收效。
个东谈主信息:刘某,女,63岁。
初诊:2012年10月18日(寒露)。
主诉:头晕伴乳腺癌术后2年。
病史:患者因头晕吐逆,血压180/130mmHg,会诊为原发性高血压20年,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1片,富马酸比索洛尔1片,逐日1次,血压放胆在120~130/60~70mmHg,3年前停服富马酸比索洛尔,血压偶有升高。乳腺癌术后2年,头晕,心动过速,经友先容,前来诊治。面前症:头晕,心悸,眠中易醒,耳内闷堵感,食纳尚可,大便质软,日1~2次。
查验:舌质淡黯,苔薄黄,脉细弦,心率98次/分,血压140/56mmHg。轻度脂肪肝。
中医会诊:眩晕;乳岩。属阴阳两虚,经脉瘀滞。
西医会诊:高血压病Ⅰ级,乳腺癌术后。
治法:调肾阴阳,活血通络。
方药:自拟警戒方“调肾阴阳方”合“降压四味汤”。枸杞子10g,菊花10g,生地黄10g,黄精10g,生杜仲10g,桑寄生10g,钩藤30g 后下 ,泽泻10g,川芎10g,莱菔子10g,山茱萸10g,赤灵芝5g,三七粉3g 冲服 ,丹参30g,浙贝10g,赤芍10g,磁石30g,蝉蜕5g,天麻10g,夜交藤60g,白花蛇舌草30g,芦根10g,苦参5g。30剂,水煎服,日一剂,逐日两次。
二诊(2012年11月17日):服药后,血压122/65mmHg,头晕收缩,耳内闷堵感已无,心率81次/分,舌质淡黯苔薄黄,脉细弦。上方去蝉蜕、灵磁石、芦根加佩兰10g,薏苡仁15g清热利湿以助祛痰。续服30剂。
三诊(2012年12月17日):服药后,血压118/59mmHg,头晕收缩,心率78次/分,仍有早醒,近周上火,口腔溃疡,肝区胀痛,舌质淡黯、苔薄黄、脉细弦,上去调肾阴阳方、泽泻、川芎、佩兰,三七粉改6g冲服,加元参汤4味滋阴清热,连翘10g清热解毒。续服30剂。
四诊(2013年1月16日):服药后,血压108/63mmHg,头晕已无,心率84次/分,口腔溃疡反复,肝区胀痛收缩,舌质淡黯苔薄黄,脉细弦,上方加金银花10g清热泻火,薄荷10g 后下 清泄肺热,豆蔻10g行气宽胸,蚕砂15g 包煎 通络止痛,嘱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减半。随访3个月,血压富厚,放胆在100~125/70mmHg。
按:本案属中医“眩晕”、“头痛”限制,临床多见,有虚有实,纵横交叉,此案即是如斯,有阴阳两虚之证,又有痰瘀互结之证。沈师以为舌脉应当列作金法式,本案患者舌质淡黯、苔薄黄,脉细弦皆为虚证之象,扶助应实时补虚。《景岳全书》亦曰:“无虚不作眩”,沈师补虚办法调肾,自拟“调肾阴阳方”,“阳中求阴”,“阴中求阳”,阴阳均衡,其虚乃除。体虚日久,气机不畅,易致血脉瘀滞,痰瘀互结,痰瘀同治以增效,故合“降压四味汤”祛痰平肝,升清降浊,方中钩藤平肝,治肝风之标;川芎化瘀,升清透窍;莱菔子、泽泻分利两便,使邪从两便而解。三七粉、丹参、浙贝、赤芍活血化瘀,软坚散结,以防乳腺癌术后复发。蝉蜕、天麻、灵磁石升降气机,为扶助耳鸣耳聋的有用药对,证药相符,恶果显赫,西药减量,血压正常。
(整理:韩学杰、王凤 审阅:沈绍功)
案五:祛痰化瘀、交通心肾扶助眩晕并吞失眠
高血压病Ⅰ级痰瘀互结、心肾不交之眩晕并吞失眠,以祛痰化瘀、交通心肾收效。
个东谈主信息:娄某,女,59岁。
初诊:2013年3月9日(惊蛰)。
主诉:眩晕阵发性发作,头目不清,伴入睡难题2年。
病史:患者1982年行乳腺纤维瘤手术,1998年因子宫平滑肌瘤行子宫全切术,2011年11月反流性食管炎,2012年12月查验炫夸存在脑膜瘤,均未给予药物扶助。2年前因过度劳累后,自愿眩晕,为德不终,血压150/90mmHg,某西病院会诊为高血压病Ⅰ级,口服奥好意思沙坦半片,血压放胆在110~130/80~90mmHg。面前症:眩晕头昏,视物糊涂,怕冷腰酸,偶有心悸耳鸣,入睡难题,眠中醒后不易入睡,食纳尚可,二便自调。
查验:舌质紫黯,苔薄黄腻,脉千里细。血压150/90mmHg,心率82次/分。
中医会诊:眩晕;不寐。属痰瘀互结,心肾不交。
西医会诊:高血压病Ⅰ级,失眠。
治法:祛痰化瘀,交通心肾。
方药: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温胆汤合《韩氏医通》交泰丸加减。竹茹10g,枳壳10g,茯苓10g,陈皮10g,石菖蒲10g,郁金10g,肉桂2g,黄连5g,夜交藤60g,天麻10g,葛根10g,钩藤30g 后下 ,三七粉6g 冲服 ,薏苡仁10g,浙贝10g,赤芍10g,赤灵芝3g。14剂,水煎服,日一剂,逐日两次。
二诊(2013年3月23日):服药后,血压125/80mmHg,心率78次/分。入睡好转,眠中易醒,心悸耳鸣明显收缩,仍有头晕昏蒙,视物糊涂,腹胀矢气多,大便不成形,日1~2次,舌质紫黯,苔薄黄腻,脉千里细,效不更法,加大痰瘀同治之力,上方去石菖蒲、郁金加丹参30g活血化瘀,牡蛎30g软坚散结,祛痰除腻。14剂,水煎服,日一剂,逐日两次。
三诊(2013年4月6日):续服后,血压120/80mmHg,心率74次/分。二便自调,腹胀矢气已无,心悸耳鸣、腰酸均明显收缩,仍有头晕昏蒙,视物糊涂,偶有入睡难题,眠中易醒,舌质紫黯,苔薄黄微腻,脉细弦。上方去牡蛎加红花10g活血化瘀,炒酸枣仁30g宁快慰神,豆蔻10g温中行气。14剂,水煎服,日一剂,逐日两次。团结强力定眩胶囊6粒/次,日两次,定眩降压,辅助扶助。
四诊(2013年4月20日):续服后,血压120/70mmHg,心率72次/分。心悸耳鸣已无,寝息转佳,独一早醒,仍有头晕昏蒙,视物糊涂,偶有昆仲麻痹,手麻甚,舌质黯红苔薄黄,边有瘀斑,脉细弦。上方去薏苡仁、豆蔻加桑枝10g祛湿通络,引药入上肢,合欢皮10g和血宁神。21剂,水煎服,日一剂,逐日两次。团结强力定眩胶囊6粒/次,日2次。
五诊(2013年5月11日):续服后,血压120/80mmHg,心率72次/分。自停奥好意思沙坦2周,头晕已无,视物糊涂收缩,昆仲麻痹收缩,早醒已无,偶有入睡难题。舌质黯红苔薄黄,边有瘀斑,脉细弦。上方去合欢皮加远志10g安神定志,交通心肾,地龙10g活血通络。续服14剂,独一视物糊涂,遇事偶有入睡难题,余症皆除,上方加石决明30g清肝明目,合欢皮10g宁快慰神。团结强力定眩胶囊6粒/次,日两次。续服14剂,未在复诊。
按:沈师以为高血压病不成框于“怒火上扰”、“水不涵木”等证类,不可一味“平肝息风”、“滋水涵木”,还应辨证论治,此案即是例证,患者眩晕头昏,舌质紫黯,苔薄黄腻,为痰瘀互结,蒙蔽清窍之象,脉虽千里细,但无症舌考证,不成视为虚证。治当以痰瘀同治,透窍行气为法。方拟温胆汤加减,竹茹功专清热祛痰为君药;枳实消积泻痰为臣药,因其破气太以致易为枳壳;云苓健脾渗湿,陈皮理气祛痰,以截“生痰之源”,均为必用的辅佐药;4味连用现温胆汤的祛痰之功。痰蒙清窍宜豁宜行,加入开窍化湿的石菖蒲,行气活血的广郁金。瘀阻常致癥瘕积块,活血化瘀,和血通络选加三七粉、丹参、赤芍、红花、地龙等,以防包块再生。活血化瘀药久服必伤心气,加赤灵芝、炒酸枣仁防其伤正。患者入睡难题,眠中易醒,合交泰丸中黄连清心降火,肉桂引火归元,二药合用,交通心肾,使肾水上承,心火下落,为扶助失眠的效药,选加夜交藤、炒酸枣仁、远志、合欢皮以增多安神之效。辨证论治,药证对应,西药已停,血压正常,痰瘀同治,收效显赫。
(整理:韩学杰、王凤 审阅:沈绍功)
案六:调肾阴阳、长入营卫扶助眩晕
继发性高血压病肾阳亏虚、阴阳失调之眩晕,以调肾阴阳、长入营卫收效。
个东谈主信息:宋某,女,70岁。
初诊:2013年3月6日初诊(惊蛰)。
主诉:眩晕头痛阵发性发作40年。
病史:患者40年前妊娠后血压时有升高,最高达240/140mmHg,会诊为高血压病,未经扶助,直至2008年因血压升高,头胀乏力于某社区病院就诊,给予口服非洛地松弛释片,氯沙坦钾片逐日各1粒,血压放胆在130~140/70~76mmHg操纵。高脂血症史,颈部椎间管局促史,经友先容遂来求诊。面前症:眩晕头痛,心前区发紧,怕冷腿凉,腰背凉痛,冷汗,口干口渴,疲劳气短,眠中易醒,食纳尚可,大便自调,遇凉易泻肚,小便频数,夜尿2次。
查验:舌质淡红,苔薄黄,脉千里细。
中医会诊:眩晕,腰痛,属肾阳亏虚,阴阳失调。
西医会诊:继发性高血压病。
治法:调肾阴阳,长入营卫。
方药:沈氏警戒方“调肾阴阳方”合《伤寒论》桂枝汤加减。枸杞子10g,菊花10g,生地黄10g,黄精10g,生杜仲10g,桑寄生10g,桂枝10g,白芍10g,葛根10g,天麻10g,钩藤30g 后下 ,续断10g,老鹳草10g,鸡血藤10g,红花10g,白花蛇舌草30g,决明子15g。14剂,水煎服,日一剂,逐日两次。
二诊(2013年3月20日):服药后,血压120/70mmHg,眩晕头痛收缩,仍有腰椎及后背凉痛,怕冷腿凉,眠中易醒,舌质黯红、苔薄黄、脉细弦,上方加仙灵脾10g,补骨脂10g温补肾阳,夜交藤30g宁快慰神。14剂,水煎服,日一剂,逐日两次。
三诊(2013年4月3日):服药后,血压120/70mmHg,腰痛加重,前胸后背痛楚,大便溏稀2~3次/日,怕冷,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细弦。上方去决明子,桂枝,白芍,加附子10g 先煎 ,细辛3g温通止痛,豆蔻10g温中庸胃,豨莶草10g祛风止痛。14剂,水煎服,日一剂,逐日两次。
四诊(2013年4月17日):服药后,血压130/70mmHg,腰痛腰凉,足跟痛楚,前胸痛楚,夜尿频,大便溏稀,2~3次/日,舌质黯红,苔薄白,脉弦,一诊方去桂枝,决明子,加附子10g 先煎 ,细辛3g,蚕砂15g 包煎 ,乌药10g,益智仁10g。白芍改为30g增柔肝止痛之力。14剂,水煎服,日一剂,逐日两次。
五诊(2013年5月1日):服药后,血压120/70mmHg,肝区痛楚,左足跟痛楚,舌质黯红,苔薄白,脉细弦,上方加赤芍10g,生蒲黄10g 包煎 ,元胡10g活血理气止痛。续服14剂。一诊方随证加减,胸痛气短选加苏木,蚕砂,山茱萸,刘寄奴。胃脘凉痛选加木香、砂仁、高良姜、豆蔻、乌药。眩晕头痛选加白芷、蔓荆子、荆芥。随访3月,血压富厚在120/70mmHg,诸症皆减,仍在门诊扶助中。
按:本案患者年逾古稀,病久体弱,舌脉均为阴阳失调之证,扶助当采取沈师警戒方“调肾阴阳方”,张景岳言:“善补阴者,必于阳中求阴;善补阳者,必于阴中求阳”。方中构成:枸杞子、野菊、生地黄、黄精、生杜仲、桑寄生。阴阳双补,阴阳得调。患者眩晕头痛,心前区发紧,怕冷腿凉,腰背凉痛,既有阴阳两虚,又有营卫不和,故合桂枝汤长入营卫,温通心肾之阳。前胸后背痛楚,腰痛腰凉加重,便溏怕冷,舌质淡红苔薄白,脉细为心肾阳虚,阴冷凝滞之象,非大热大补之品不成撤销,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辛热之剂温通经脉,但是麻黄具有升压之弊,故弃而无须,用辛热之剂时辰过长则易耗伤阴液,故中病即止。虚久必瘀,故选加红花、赤芍、鸡血藤等活血化瘀药改善血瘀情景,增多血脉运行,以增其效。方证相应,阴阳均衡,血压自调。
(整理:韩学杰、王凤 审阅:沈绍功)
案七:滋阴清热、宁快慰神扶助眩晕
高血压病Ⅰ级阴虚火旺,热扰心神之眩晕,以滋阴清热、宁快慰神收效。
个东谈主信息:孙某,女,50岁。
初诊:2012年12月29日(冬至)。
主诉:头晕头痛阵发性发作4月余。
病史:患者2009年体检时发现甲状腺功能低下,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扶助,高脂血症、糖尿病饮食放胆,未予药物扶助。2011年9月进行乳腺癌切除术,化疗后口服抗癌药巩固扶助。2012年9月因阵发性头晕头痛,病院查验血糖升高,加服二甲双胍0.25g,日两次。监测血压在140~150/80~90mmHg操纵波动,会诊为2型糖尿病,高血压病Ⅰ级。面前症:时有头晕头痛,心慌胸闷,乏力,入睡难题,虚夸易怒,口黏口苦,咽干口渴,怕热,大便不成形,1~2 次/日,量少不畅。
查验:舌尖红,质黯红,苔薄黄,脉细弦,血压130/90mmHg,心率78次/分,空心血糖6.1mmol/L,餐后血糖9.0mmol/L,糖化血红卵白7.3mmol/L。
中医会诊:眩晕;不寐;消渴;乳岩。属阴虚火旺,热扰心神。
西医会诊:高血压病Ⅰ级,失眠,2型糖尿病,乳腺癌术后,甲状腺功能低下。
治法:滋阴清热,宁快慰神。
方药:自拟警戒方“元参汤”加减。元参10g,枳壳10g,茯苓10g,陈皮10g,石菖蒲10g,郁金10g,山茱萸10g,刘寄奴10g,夜交藤60g,炒酸枣仁15g,赤灵芝5g,苏木10g,佛手10g,丹参30g,薏苡仁30g,山楂10g,连翘10g,白花蛇舌草30g,决明子10g,芦根10g,钩藤30g 后下 。14剂,水煎服,日一剂,
逐日两次。伍强力定眩胶囊,4粒/次,日两次,诺迪康胶囊2粒/次,日两次。
二诊(2013年1月12日):服药后,血压120/80mmHg,心率72次/分,心悸胸闷、咽干口渴、口黏口渴均已消散,偶有头晕头痛,乏力明显收缩,入睡难题同前,现觉腹胀不适,大便不成形,量少不畅,舌尖红苔薄黄,脉细弦。上方去石菖蒲、郁金、连翘,加牡丹皮10g清热泻火;紫苏梗10g行气宽胸。7剂,水煎服,日一剂,逐日两次。伍强力定眩胶囊,4粒/次,日两次,诺迪康胶囊2粒/次,日两次。
三诊(2013年1月19日):服药后,血压135/90mmHg,心率72次/分,偶有头晕头痛,入睡难题,腹胀不适,大便成形,量少不畅,余症皆除,舌尖红质黯红苔薄黄,脉细弦。上方去佛手、丹参、紫苏梗,加肉桂2g引火归元,黄连5g清心泻火,决明子改30g润肠通腑,炒酸枣仁改30g增多安神之效,14剂,水煎服,日一剂,逐日两次。伍强力定眩胶囊,4粒/次,日两次,正心泰胶囊2粒/次,日两次。
四诊(2013年2月2日):服药后,血压120/80mmHg,心率72次/分,头晕头痛已无,入睡难题收缩,但觉多梦,仍有腹胀,大便转畅,舌尖红苔薄黄,脉细弦,上方去苏木、山楂,加栀子10g清泻心火,合欢皮10g宁快慰神,丹参30g活血化瘀。14剂,水煎服,日一剂,逐日两次。伍强力定眩胶囊,4粒/次,日两次,正心泰胶囊2粒/次,日两次。
五诊(2013年2月16日):服药后,血压120/80mmHg,心率72次/分,头晕头痛1月未见,入睡快,多梦减少,大便畅通,腹胀已无,舌尖红苔薄黄,脉细弦。上方去合欢皮,加生鸡内金30g健胃消癥,伍诺迪康胶囊,4粒/次,日两次,正心泰胶囊4粒/次,日两次补益心气。续服7剂,未有不适,自行停药。随访2个月,血压富厚在120/80mmHg操纵。
按:本案患者舌症均为阴虚火旺、热扰心神之象,故用元参滋阴清热,热易生痰伍以枳壳、茯苓、陈皮理气祛痰,健脾和胃,以截生痰之源。且茯苓、薏苡仁有降糖之效。交泰丸中黄连清心降火,肉桂引火归元,二药合用,为扶助失眠的效药,选加夜交藤、炒酸枣仁、合欢皮宁快慰神,专治虚烦不得眠。山茱萸、刘寄奴为扶助心病的有用药对。虚久必瘀,故加丹参、山楂、苏木、牡丹皮等活血化瘀药,改善瘀血情景,增多血脉运行,且山楂药理商讨具有强心、降压、降脂之效。活血化瘀药久服必伤心气,伍赤灵芝补心气防伤正,且消脂又抗癌。生苡仁、白花蛇舌草清热利尿,虽寒但不伤胃,解毒抗癌而用于各类癌瘤;芦根清热生津,为热病伤津要药,药理证据亦有祛痰抗癌作用。诸药合用退避乳癌复发。钩藤具有明显降压作用,广泛用治高血压病,但其活性要素为钩藤碱,用于降压时不宜久煎,要后下取效。配伍中成药辅助扶助以增效。证药相符,血压正常,症状消散,疗效显赫。
(整理:韩学杰、王凤 审阅:沈绍功)
案八:益气养阴、化瘀清热扶助眩晕并吞心悸
高血压病气阴两虚,心脉瘀滞之眩晕,以益气养阴、化瘀清热收效。
个东谈主信息:王某,女,45岁。
初诊:2013年2月7日(立春)。
主诉:眩晕阵发性发作半年,伴心悸多汗加重1周。
病史:半年前患者因劳累、不满后面晕头痛,血压120/90mmHg,心悸气短,时有心前区痛楚,在某西病院就诊,查验会诊为高血压病,服用富马酸比索洛尔片,逐日半片,血压放胆120/78mmHg。三尖瓣少许反流,窦性心律不皆,心动过速,偶发房性早搏,未经药物扶助。近周来阵发眩晕耳鸣,心悸汗出加重,经友先容,前来门诊扶助。面前症:时有眩晕耳鸣,心悸气短,前胸、后背发紧痛楚,动则多汗,怕冷腿软,胃胀不适,多梦易醒,食纳尚佳,二便自调。
查验:舌质黯红,苔薄黄,左脉千里细,右脉弦,血压120/80mmHg,心率77次/分。
中医会诊:眩晕;心悸。属气阴两虚,心脉瘀滞。
西医会诊:高血压病,心律失常。
治法:益气养阴,化瘀清热。
方药:沈氏警戒方“三参饮”化裁。元参10g,苦参10g,丹参30g,枳壳10g,茯苓10g,陈皮10g,山茱萸10g,刘寄奴10g,天麻10g,葛根10g,桑叶10g,牡蛎30g,佛手10g,苏木10g,夜交藤30g,莱菔子10g,白花蛇舌草30g。14剂,水煎服,日一剂,逐日两次。
二诊(2013年2月21日):服药后,血压106/76mmHg,心率75次/分。多汗明显收缩,头晕耳鸣、心悸气短收缩,心前区、后背发紧痛楚、多梦易醒仍有,胃胀同前。舌质黯红,苔薄黄,左脉千里细,右脉弦,上方夜交藤改为60g助宁快慰神之力,加珍珠母30g悠闲安神,钩藤30g 后下 平肝降压,乌药10g行气止痛,蚕砂15g 包煎 通络止痛,14剂,水煎服,日一剂,逐日两次。嘱西药减半,加服强力定眩胶囊4粒/次,逐日两次,富厚血压。
三诊(2013年3月1日):服药后,血压125/80mmHg,活动后心率84次/分。多汗已无,仍有多梦易醒,余证皆减,舌质黯红苔薄黄,脉千里细。一诊方去苏木,夜交藤改为60g,加钩藤30g 后下 ,石决明30g,牡丹皮10g清肝泻火。21剂,水煎服,日一剂,逐日两次。强力定眩胶囊4粒/次,日两次。
四诊:(2013年3月22日):服药后,血压116/80mmHg,心率77次/分。唯时有胃胀,偶发心慌气短,余症皆除。舌质黯红,苔薄黄微腻,脉细弦。上方加佩兰10g化湿和中,豆蔻10g温中行气。28剂,水煎服,日一剂,逐日两次。强力定眩胶囊4粒/次,日两次。
五诊:(2013年4月19日):服药后,血压110/80mmHg,心率74次/分,胃胀已无,晨起饭后偶有心慌气短。舌质淡红苔薄黄,脉细弦。三诊方加赤灵芝5g补心益气,炒酸枣仁15g宁快慰神,麦冬10g滋养心阴,泽兰10g活血利尿。强力定眩胶囊4粒/次,日两次。续服14剂,血压110/80mmHg,心率76次/分,已无明显不适,服用强力定眩胶囊4粒/次,日两次,巩固疗效,未在复诊。
按:《景岳全书·眩运》指出“眩运一证,虚者居其八九”,强调“无虚不成作眩”,沈师以为高血压病不成框于“怒火上扰”、“水不涵木”等证类,还应辨证论治,此案即是。三参饮(党参、丹参、苦参)为沈师扶助心律不皆常用方剂。沈师办法“舍症从舌”。患者舌质黯红,苔薄黄,故用元参易党参滋阴清热;苦参抗心律失常,但苦寒而燥,药量不成过大应在10g以内,防其伤胃;气虚日久必见血瘀,丹参既活血化瘀,又能引药入心。三药之功正合本案。山茱萸、刘寄奴为扶助心病的常用有用药对。气虚必生痰浊伍以枳壳、茯苓、陈皮、莱菔子理气祛痰、健脾和胃,以截生痰之源。钩藤近代药理证据有明显降压作用,故广泛用治高血压病,但其活性要素为钩藤碱,不宜久煎,用于降压时要后下方能取效,且能改善血液能源学,抗心律失常。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选加钩藤、天麻、葛根、莱菔子等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以增效。诸药合用,辨证精当,论治纯真,疗效显赫。为防血压反复,稳按期以成药巩固疗效。
(整理:韩学杰、王凤 审阅:沈绍功)
8.王今觉医案(2则)
案一:活血祛风除湿治眩晕
眩晕之血瘀湿浊夹风证,以活血祛风除湿剂收效。
个东谈主信息:陈某,男性,48岁。病案号:2319871。
初诊:2012年10月25日。
主诉:头晕阵作1周。
现病史:1周来无明显诱因头晕阵作,于夜间如厕或晨起时发作较多,2~3秒可缓解,前天于大会讲述时又发,面前食纳可,二便调。
查验:舌淡粉黯,苔白厚,脉千里滑。BP:120/80mmHg,在协和病院作念脑CT、脑血管多普勒、颈椎片等,均无极度。
中医会诊:眩晕,属血瘀湿浊夹风。
西医会诊:眩晕待查。
治法:活血祛风除湿。
方药:取四物汤之意加减。当归9g,赤芍12g,生地黄12g,川芎6g,黄芩6g,僵蚕6g,天麻12g,干石斛15g,三七末3g(冲服),天竺黄6g。3剂,水煎服。
二诊(2012年10月8日):起床已无头晕,但讲话多则头千里不适,上昼腿软,舌颤淡黯,胖嫩,边有齿痕,苔白润,脉搏细滑,右千里细涩尺千里,结合望目,辨证属气血不及,肝肾血瘀,夹湿夹风,上方加天竺黄9g,苍术6g,山萸肉15g,生黄芪18g,白菊花9g,牡蛎30g(先煎)。4剂,继服。
三诊(2012年11月1日):药后未再眩晕,今午后面千里,略腿软,舌淡胖嫩,齿痕,略颤,苔白润,脉细滑。结合望目,辨证属肝肾气血虚,血瘀夹湿夹风,在上方基础上加白茅根60g,知母6g,麦冬6g,郁金6g。继服3剂而愈,随访头晕未再发作。
按:王今觉教悔通过望目结合舌脉辨证属湿浊夹瘀夹风,处方以三七合四物汤活血化瘀,加天麻、僵蚕活血祛风,天竺黄化痰祛湿。3剂后面晕收缩,但觉讲话多则头千里,上昼腿软,谈判是为湿祛后气虚症状浮现,遂加用补气之黄芪,三诊时肝肾阴虚解说显,又加用补肝肾之阴药物而愈,随访于今未复发。
(整理:提桂香、王斌 审阅:王今觉)
案二:补肾活血、祛风除湿扶助眩晕
颈椎病肾虚血瘀眩晕,以补肾活血、祛风除湿剂而收效。
个东谈主信息:蔡某,女性,45岁。病案号:A038906。
初诊:2004年4月19日。
主诉:头晕月余。
现病史:患者1个月来头晕,呈握续性,无恶心吐逆,伴乏力,挂牵力差,不欲饮食,大便少,小便调,月事18天操纵一转,量少色黯红,有血块。
查验:舌黯粉苔白厚,脉千里细。在宣武病院作念头CT、脑血管多普勒,无极度发现,颈椎片示曲度变直。
中医会诊:眩晕,属肾虚血瘀夹湿夹风。
西医会诊:颈椎病。
治法:补肾活血,祛风除湿。
方药:以天麻钩藤饮合圣愈汤加减。当归12g,赤芍9g,生熟地各12g,川芎6g,天麻12g,僵蚕6g,生苡仁60g,枸杞子30g,怀牛膝12g,川断12g,桑寄生18g。7剂,水煎服。
二诊(2004年4月29日)服上药共10剂,头晕明显收缩,仍乏力,挂牵力差,不成正常阅读,舌黯浅齿痕苔白润,脉细。上方加煅龙骨15g,炙龟板15g,石菖蒲15g,五味子15g,远志9g,生蒲黄6g,改枸杞子60g,继用7剂。
三诊(2004年5月10日)药后挂牵力明显增强,已可阅读,偶有头晕,腿胀,二便调,月事至,色黯红,血块减少。舌黯粉浅齿痕,苔白润,脉细。效不更方,上方枸杞子90g,7剂继服。
四诊(2004年5月20日)头晕无,挂牵力大增,可正常阅读,偶有双腿乏力,余症无,舌黯粉,脉细。继服上方7剂而愈。随访于今未复发。
按:王今觉教悔临床扶助疾病,提倡辨病证论治,辨病即是凭据临床警戒,追念有扶助眩晕病的基础方,辨证是在辨清病的前提下,辨明证候,处方用药。王今觉教悔以为眩晕之为病,虚证为主,当前多以虚实混合常见。苔白润,脉搏细滑,右千里细涩尺千里,结合望目,辨证属气血虚,主如果血虚血瘀夹风。追念有扶助眩晕的基础方,以血虚为主者,主要药物如下:当归、赤芍、生熟地、川芎、天麻、僵蚕等,肝阳亢盛者,加黄芩、钩藤,肝肾阴虚者,加枸杞子、干石斛,肾虚为主者,加寄生、川断、怀牛膝,气虚者,加黄芪、党参,夹痰者,加天竺黄,夹湿者,加生薏仁、煞白术、泽兰等。
(整理:提桂香、王斌 审阅:王今觉)
9.翁维良医案(5则)
案一:平肝潜阳扶助眩晕
高血压肝阳上亢,肝肾不及之眩晕,以平肝潜阳,平补肝肾之剂收效。
个东谈主信息:刘某,女,60岁。医案编号:1022H0004。
初诊:2009年5月21日初诊。
主诉:发现血压高10年。
现病史:高血压病史10年,最高血压180/100mmHg,面前血压145~160/90~95mmHg,且血压波动,血压高时伴头晕,偶有腰酸,寝息好,大便正常,余无明显症状。既往高脂血症4年。
查验:舌苔白,有裂纹,脉弦,尺脉不及。血压160/95mmHg。
中医会诊:眩晕,属肝阳上亢,肝肾不及。
西医会诊:高血压病。
治法:平肝潜阳,平补肝肾。
方药:天麻钩藤饮加减。天麻12g,钩藤12g,杜仲12g,桑寄生12g,狗脊12g,葛根12g,赤芍12g,枣仁15g,茯苓12g,黄芩12g,荷叶12g,炒莱菔子12g。水煎服,日1剂,连服14天。
二诊(2009年6月4日):患者病情好转,血压135/85mmHg。未诉头晕,寝息好,舌苔薄黄腻,舌质黯红,脉弦。患者肝肾阴亏症状缓解,略有干冷之象,中医会诊:眩晕(肝阳上亢,兼有干冷)。上方加入清热化湿、清解暑热之品,处方:天麻12g,钩藤12g,夏枯草12g,珍珠母20g,黄芩12g,藿香12g,佩兰12g,土茯苓15g,荷叶15g,五味子10g,郁金12g,杜仲12g。水煎服,日1剂,分早晚2次温服。
按:高血压日久,肾阴已虚,肝阳上亢,血压不富厚,以清热平肝、祛暑为主要治法,血压富厚,阳亢症状缓解,表象转凉后再谈判滋阴补肾,乃急则先治标。患者年过半百,病程较长,偶有腰酸,脉弦尺脉不及,辨证肝阳上亢,肝肾不及。以天麻、钩藤平肝,杜仲、桑寄生、狗脊平补肝肾,佐以赤芍活血,枣仁安神,茯苓、莱菔子、荷叶祛湿化痰,黄芩清肝热,全方药味未几,但主次分明;二诊:患者血压矜重,肝肾不及得以改善,但正复则邪有欲出之势,故二诊以祛湿清热为主,天麻、钩藤平肝,夏枯草、黄芩、藿香、佩兰、土茯苓、荷叶清热祛湿,五味子宽解,郁金活血,杜仲仍兼顾扶正。
(整理:李秋艳 审阅:翁维良)
案二:平肝活血扶助眩晕
高血压病肝阳上亢,痰瘀互阻之眩晕,以平肝活血,兼以化痰之剂收效。
个东谈主信息:黄某,女,60岁。医案编号:1022H0005。
初诊:2009年4月9日。
主诉:妊娠发现高血压30余年。
现病史:30年前妊娠技巧发现高血压,最高血压200/100mmHg,用多种西药放胆不富厚。现患者头晕,头胀、心烦、心悸、背痛,大便逐日三次,质溏,时有早搏,面前血压150/100mmHg。既往发现脂肪肝5年。
查验:舌质紫红,舌苔薄白腻,脉结。
中医会诊:眩晕,属肝阳上亢,痰瘀互阻。
西医会诊:高血压病。
治法:平肝活血,兼以化痰。
方药:天麻钩藤饮合冠心2号方加减。天麻12g,钩藤12g,丹参15g,川芎12g,赤芍12g,红花12g,郁金12g,元胡12g,陈皮10g,半夏10g,焦三仙15g,玉竹10g,莲子心6g。14剂,水煎服,日1剂,分早晚2次温服。
二诊(2009年4月23日):患者病情好转,诸症收缩,早搏减少。Bp:140/90mmHg,舌质紫红,舌苔薄白,脉千里。处方:天麻12g,钩藤12g,丹参15g,川芎12g,赤芍12g,红花12g,郁金12g,元胡12g,焦三仙15g,玉竹10g,莲子心6g,珍珠母20g。14剂,水煎服,日1剂,分早晚2次温服。诸症明显改善,尔后闭幕服药1月余,停药随访未见复发。
按:瘀痰同源,临床上多见,凭据痰、瘀进度不同,用药有所不同,本例血瘀重于痰浊,以理气活血为主。患者头晕、头胀、背痛、心悸,脉结,舌质紫红,舌苔薄白腻,为肝阳上亢,痰瘀互阻之证,尤其舌质紫教导瘀血较重,翁老以天麻、钩藤平肝,丹参、川芎、赤芍、红花、郁金、元胡活血化瘀,陈皮、半夏化痰,焦三仙和胃,莲子心清心,珍珠母安神,玉竹防御药味过燥,全方以平肝活血为主,不但使血压下落,早搏收缩,同期起到了治未病的作用。
(整理:李秋艳 审阅:翁维良)
案三:平肝清热扶助眩晕
高血压病肝阳上亢之眩晕,以平肝清热,佐以安神之剂收效。
个东谈主信息:朱某,女,52岁。医案编号:1022H0006。
初诊:2008年12月4日。
主诉:发现高血压10年。
现病史:患者患高血压病10年,反复更换多种降压药物,血压一度放胆精致。但连年来逐渐出现头晕、头胀等症状,成见减退明显。烘热、出汗等症状,寝息好,大便正常,血压160/100mmHg操纵。
查验:舌质红,苔黄腻,脉细弦。
中医会诊:眩晕,属肝阳上亢。
西医会诊:高血压病。
治法:平肝清热,佐以安神。
方药:天麻钩藤饮加减。钩藤12g,葛根15g,黄芩12g,菊花12g,白薇12g,杜仲12g,赤芍12g,郁金12g,川芎12g,珍珠母20g,枣仁15g,五味子10g,天麻12g。7剂,水煎服,日1剂,分早晚2次温服。
二诊(2008年12月10日):患者病情好转,Bp:120~140/70~90mmHg,头晕收缩,头痛,视物不清,寝息好,心不烦,苔薄黄腻,脉细。患者肝阳上亢,兼有干冷之象,上方加入利湿清热之品,处方:天麻10g,钩藤12g,葛根15g,黄芩12g,杜仲12g,珍珠母20g,枣仁15g,五味子10g,土茯苓12g,泽泻12g,菊花12g,谷精草12g,决明子12g。7剂,水煎服,日1剂,分早晚2次温服。患者症状明显改善,尔后闭幕服药,停药随诊未见复发。
按:本案证属阴虚阳亢,治宜滋阴平肝,佐以安神之五味子、枣仁。患者头晕、头胀,舌红、苔黄,脉弦为肝阳上亢,内蕴肝热之证,天麻、钩藤、葛根、黄芩、菊花、白薇平肝阳、清怒火,患者天然莫得寝息贬抑,翁老仍然用了珍珠母、枣仁、五味子安神养心,意在神安使血脉珍爱,赤芍、郁金、川芎活血调血以助血脉条畅。复诊血压下落,但干冷仍盛,故加土茯苓、泽泻等清利干冷。
(整理:李秋艳 审阅:翁维良)
案四:活血通络扶助眩晕
高血压瘀血阻络,肝肾阴虚之眩晕,以活血通络,理气养阴之剂收效。
个东谈主信息:肖某,女,51岁。医案编号:1022Q0169。
初诊:2011年1月2日。
主诉:多发性大动脉炎26年,血压再次升高2月余。
现病史: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。1983年发现血压一会儿升高,190/(100~110)mmHg操纵,伴剧烈头痛、左侧桡动脉不可扪及,于兰州军区第一病院入院1周后,突发左心衰,病情富厚后转兰州军区总病院。3个月后行全身动脉造影,炫夸肾动脉、腹主动脉、颈动脉、升主动脉均有不同进度局促。会诊大动脉炎。那时血压握续升高,数次出现高血压危象,行左肾切除术后,血压矜重,症状未再发。1983年北京301就诊时,大夫建议中医扶助。那时血压矜重,但偶有头痛,心悸,左手无力,右脉细,左无脉。后闭幕服用中药至1987年,病情一直矜重,服药三年后左手桡动脉可轻微触及。后闭幕服用中药扶助,无明显极度。
2010年11月停经,血压升高至160/70mmHg(右侧),90/60mmHg(左侧),口腔溃疡反复发作,寝息差,虚夸易怒,出汗,潮热,大便干。
查验:舌质黯红、苔薄白,右侧脉弦,左侧脉伏。辅助查验:血千里21mm/h,ASO阴性。
中医会诊:眩晕,属瘀血阻络,肝肾阴虚。
西医会诊:高血压;全身大动脉炎;围绝经期。
治法:活血通络,理气养阴。
方药:自拟方。柴胡10g,生地20g,丹参15g,赤芍10g,白芍10g,穿山龙15g,黄芩15g,酸枣仁20g,五味子6g,红花12g,川牛膝12g,天麻12g,旱莲草15g,黄柏12g,知母12g,玄参15g,女贞子15g,白花蛇舌草12g。30剂,水煎服,日1剂,分早晚2次温服。
二诊(2011年10月23日):服药28剂,患者病情明显好转。烘热汗出收缩,虚夸易怒,大便时溏,纳可,乏力,寝息差,易醒,活动尚可,血压134/74mmHg(右侧),90/60mmHg(左侧),无发烧,血千里18mm/h,ASO正常,舌质黯红苔薄白,右侧脉弦,左侧脉伏。处方:柴胡10g,青蒿10g,玄参12g,丹参10g,川牛膝10g,赤芍12g,生黄芪12g,旱莲草12g,菟丝子12g,红花12g,姜黄12g,黄芩15g,生山楂15g,佛手12g,桂枝10g。30剂,水煎服,日1剂,分早晚2次温服。
按:全身大动脉炎,证属瘀血阻络证,治宜活血通络;围绝经期,肝肾阴虚,宜理气养阴。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病因复杂,临床症状触及平淡,预后不良,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疑难病症。多见于后生女性,发病年岁多在20~30岁。主要病变在主动脉弓和从它发出的动脉,如无名动脉、颈总动脉或锁骨下动脉等。西医扶助该病尚无殊效智商,而中医辨证论治多发性大动脉炎有明显的上风。翁老以为本病总属本虚标实之证,因虚致瘀为其压根病机。扶助上选拔扶正黜邪、标本兼治的原则,以活血通络为基础。临证多吸收丹参、当归、川芎、赤芍、川牛膝活血,且多采取藤类药物络石藤、海风藤、路路通或穿山龙、广地龙入络活血;针对围绝经期女性肝肾阴亏的秉性,在活血通络的基础上疏肝理气、补益肝肾之品,予柴胡、佛手、郁金疏肝理气,夏枯草、天麻、钩藤平肝潜阳,黄芩、黄连、黄柏、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,旱莲草、女贞子、菟丝子补益肝肾。本例患者先天天资不及,后天脾胃失调,以致气血亏虚,复因外邪侵袭,致使脉谈受损,经络闭塞,气血凝滞为瘀;女子七七事后,肝肾开动亏虚,主要进展为肝肾阴虚,肝体阴用阳,阴虚不及则阳亢于上,进展头晕不适,血压升高;肝气失于疏泄,气滞血瘀日久化火,进展险恶易怒,口腔易生溃疡;阴虚则生内热,进展冷汗、潮热、便干;阴虚血瘀,心神失养,则不寐。证属瘀血阻络,肝肾阴虚。
(整理:李秋艳 审阅:翁维良)
案五:平肝潜阳、活血安神扶助眩晕
高血压肝阳上亢瘀血阻络之眩晕,以平肝潜阳,活血安神之剂收效。
个东谈主信息:郑某,男,79岁。医案编号:1022Q0172。
初诊:2013年3月7日。
主诉:发现血压升高30余年。
现病史:患者于3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血压升高,尔后阵发性头晕,立正地明显,晨起血压偏高,中午缩小,波动幅度较大,血压放胆不富厚,最高可达160~105/70~40mmHg。算作麻痹2年余,失眠,大便偏溏泄,逐日2~3次,小便正常,饮食尚可,偶有咳嗽。既往冠心病心绞痛病史30年,2000年肝脓肿手术,2005年结肠肿瘤手术。西医扶助阿托伐他丁钙片、阿司匹林、单硝酸异山梨酯片。
查验:舌苔黄腻,略干,中间有裂纹,舌质黯红,脉弦。
中医会诊:眩晕,属肝阳上亢、瘀血阻络。
西医会诊:高血压。
治法:平肝潜阳,活血安神。
方药:天麻钩藤饮合杞菊地黄汤加减。天麻10g,钩藤12g(后下),生黄芪12g,杜仲12g,黄芩12g,丹皮12g,赤芍12g,郁金12g,五味子6g,酸枣仁15g,生地15g,红花12g,茯苓15g。14剂,水煎服,日1剂,分早晚2次温服。
二诊(2013年3月21日):患者病情明显好转。血压110~150/32~60mmHg,寝息改善,每晚可睡6小时,服药前为3~4小时,头晕收缩,心肌缺血,下肢麻痹,舌苔根部黄腻,舌质黯红,脉弦。处方:天麻10g,钩藤12g(后下),生黄芪12g,杜仲12g,黄芩12g,丹皮12g,赤芍12g,郁金12g,五味子6g,酸枣仁15g,菊花12g,红花12g,茯苓15g。14剂,水煎服,日1剂,分早晚2次温服。
按:老年高血压患者,证属肝阳上亢、瘀血阻络,治宜平肝潜阳,活血安神。患者老年男性,脏腑功能减退,肝肾亏虚,气血阴阳失调,阴虚不成制阳亢,上扰清窍致头晕;气虚血运不畅,脉谈受阻,肢体失于濡养,可见算作麻痹;气血亏虚,心神失养,阳亢麻烦心神致眠差。证属肝阳上亢、瘀血阻络。老年高血压病东谈主多为肾阴不及,肝阳上亢或阴虚阳亢,治以滋阴补肾为本,平肝潜阳为标,方用天麻钩藤饮和杞菊地黄汤加减以治本;气虚日久瘀血阻络,算作失于濡养,进展算作麻痹,扶助宜益气活血通络,丹皮、赤芍、红花、川芎活血,生黄芪、党参、白术益气;心神失养,郁阻眉目致惶恐不安,夜不成寐,翁老以珍珠母、枣仁、五味子安神养心,意在神安使血脉珍爱;高血压30余年,久病必瘀,且舌苔腻,痰瘀兼夹,头晕反复发作,宜天麻钩藤饮加活血、祛痰之剂,多用陈皮、半夏理气化痰;夏日用藿香、佩兰清暑湿;关于脾虚湿盛的溏泄,并吞参苓白术散加减。
(整理:李秋艳 审阅:翁维良)
10.薛伯寿医案(1则)
案一:温中补虚,降逆止呕扶助眩晕
神经官能症肝胃虚寒、浊气上逆之眩晕,以温中补虚、降逆止呕收效。
个东谈主信息:黄某,女,39岁。
初诊:2003年10月14日。
主诉:反复头晕、头痛一年余,加重一周。
现病史:一年前出现头痛、头晕伴恶心欲吐,虚夸,反复发作,甚时不成正常责任,无意一周犯3~4次,屡次测血压均在正常边界,多方查验无极度发现。曾服中药30余剂未效,近一周发作同样。现症:头晕,左侧偏头痛,恶心,泛吐净水,阵发性耳鸣,天摇地动,如坐舟车,犯病时昆仲冰凉,入睡难题,恶梦纷纭,无寒热,汗未几,大便调,小便常。
查验:舌淡红、苔薄白,脉千里弦。
中医会诊:眩晕,属肝胃虚寒,浊气上逆。
西医会诊:神经官能症。
治法:温中补虚,降逆止呕。
方药:吴茱萸10g,党参12g,生姜5片,大枣16枚(掰开)。4剂。
二诊(2004年5月11日):药后七个月未犯病。最近因心思不畅,头晕,眼花又作,伴恶心,胃上泛净水甚多,吐甚口中有酸苦味,耳鸣,昆仲冷。舌淡苔薄白,舌尖略红,脉千里弦。守上方加黄连2g。药进6剂诸症皆消。
按:“食谷欲呕,属阳明也,吴茱萸汤主之。”“干呕,吐涎沫,头痛,虚夸欲死者,吴茱萸汤主之。”头痛,恶心,泛吐净水,犯病时昆仲冰凉,证属肝胃虚寒,浊气上逆。方用吴茱萸阻隔温为主药,以调肝温胃,降逆止呕,配以生姜辛温散寒止呕,党参、大枣补虚和中。薛教悔善用经方,药虽四味,辨证准确,故而显效,二诊加少许黄连清心平肝,取效亦速。
(整理:陈劲松、薛燕星 审阅:薛伯寿)
11.余瀛鳌医案(1则)
案一:平肝理气,育阴清肝扶助眩晕
原发性高血压病肝郁气滞、阴虚阳亢之眩晕,以平肝、宽胸理气之剂收效。
个东谈主信息:牛某,女,64岁。
初诊:1994年3月11日。
主诉:高血压病10余年。
现病史:自述患高血压10余年,素赖西医降压药赐与放胆,但血压放胆不富厚,持续波动于170~200/100~120mmHg之间。近日症状加重,头痛眩晕,耳鸣耳痛,胸闷短气,心悸虚夸,舌红苔白,脉千里弦。就诊时血压为180/100mmHg。
中医会诊:眩晕,头痛。属肝郁气滞,阴虚阳亢。
西医会诊:原发性高血压病。
治法:平肝、宽胸、理气为主,兼以育阴清肝。
方药:夏枯草18g,车前草15g,生石决(先煎)18g,杜仲12g,黄芩10g,瓜蒌10g,紫苏子10g(包煎),薤白10g,枳壳4g,木香5g,太子参15g,麦冬10g,赤芍、白芍各12g,生地24g。14剂,水煎服,逐日1剂。
二诊(1994年3月25日):患者药后血压降至160/90mmHg。原方去黄芩、苏子,余药各4倍量共研细末,真金不怕火蜜为丸,丸重10g,每服1丸,逐日2次,温滚水送服。
2个月后经电话跟踪询访,患者病情富厚,头晕头痛症状消散,血压富厚。嘱续服一料以资巩固。
按:本例患者,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、阴虚阳亢,扶助当以清肝平肝、宽胸理气为主,兼以育阴和阳。方中夏枯草、车前草、杜仲、生石决清肝、平肝降压;瓜蒌、薤白宽胸理气;太子参、木香、枳壳、赤芍、白芍顾惜气血,生地、麦冬滋阴养液,以蜜制丸,缓缓见功。
(整理:李鸿涛 审阅:余瀛鳌)
12.周文泉医案(1则)
案一:活血化瘀法扶助眩晕
高血压病肝郁血瘀之眩晕,以疏肝活血之剂收效。
个东谈主信息:黎某,男,58岁。
初诊:2014年3月10日。
主诉:头晕2年。
现病史:头晕2年,偶有口干口渴,纳食可,眠可,二便可。既往冠心病、糖尿病、颈动脉硬化斑块史。
查验:舌淡黯,苔根腻略黄。脉千里弦。
中医会诊:眩晕,属肝郁血瘀。
西医会诊:高血压病。
治法:疏肝活血。
方药:当归12g,生地12g,桃仁12g,红花10g,枳壳12g,赤芍15g,柴胡15g,桔梗12g,川怀牛膝 各 12g,地龙12g,郁金12g,姜黄12g,土鳖虫6g,合欢皮30g。水煎服,日一剂。
二诊(2014年3月10日):寝息可,二便调,纳食可,夜间尿频。舌黯,苔根黄略腻。脉千里弦。方药:当归12g,桔梗12g,白芍15g,细辛3g,草豆蔻12g,薏苡仁12g,石菖蒲12g,丹参30g,姜黄12g,生地12g,红花10g,桃仁12g,地龙12g,合欢皮30g。水煎服,日一剂。
三诊(2014年4月14日):大批时辰血压正常,无明显不适,舌淡黯,苔根微腻。脉千里弦。方药:白蔻仁12g,薏苡仁12g,杏仁12g,厚朴12g,桂枝10g,白芍15g,炙甘草10g,当归12g,丹参30g,地龙12g,红花10g,桃仁12g,陈皮12g,合欢皮30g。水煎服,日一剂。
按:本案患者初诊时舌淡黯,苔根腻略黄,辨证为血瘀证。处方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活血化瘀,加郁金、姜黄行气活血,土鳖虫、地龙搜风通络活血,合欢皮为活动药,长入药物。二诊时患者有困倦,结合舌根腻,舌质黯,辨证为湿浊血瘀证。处方以桃红四物汤加减,加地龙、姜黄、丹参活血通络,草豆蔻、薏苡仁、石菖蒲化痰化湿开窍,桔梗载药上行通血脉,开脑窍,细辛辛开化浊,合欢皮疏肝化痰。三诊时患者诉大批时辰血压正常,无明显不适,舌淡黯,苔根微腻。辨证为痰浊血瘀。处方以三仁汤合桂枝汤、桃红四物汤加减以祛湿化痰活血,白蔻仁、薏苡仁、杏仁、厚朴化湿,桂枝、白芍长入营卫,当归、丹参、地龙、红花、桃仁活血,陈皮、合欢皮健脾化痰。
本患者既往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糖尿病、动脉硬化斑块造成史,属中医痰浊血瘀内停,与舌质黯、苔腻相妥当,辨病结合辨证,从化痰、化湿、活血扶助,患者血压天然下落。教导活血化痰化湿扶助不错使血脉通,血为气之母,血行则气机畅通,血压也被放胆。
(整理:韦云)
2024.10.23.xz.亚洲美图
本站仅提供存储做事,所有本体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本体,请点击举报。- 2024/11/09亚洲美图 *ST长方成一元廉价股,总市值13.75亿元
- 2024/11/08曼谷 人妖 天福(06868)11月7日斥资1.13万港元回购3000股
- 2024/11/08xxx sex5 俄罗斯推出24K金+龙泉剑+钛合金的定制华为手机!你猜卖几许钱?
- 2024/11/08亚洲美图 11月9号开动财库猛涨,隆运当头,4个星座横财随处喜相随,眷属兴旺
- 2024/11/07亚洲美图 天外“出差”回来,斑马鱼揭示天外生态新精巧!